攝影并撰文/錢 浩 羅 坤
“全體人員登車!準備出發!”5月底的一天,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,中國第13批赴南蘇丹(瓦烏)維和工兵分隊官兵快速登車,趕赴施工地域。
自2022年12月部署至南蘇丹(瓦烏)任務區,該維和工兵分隊已經完成10余項急難險重任務,受到聯合國駐南蘇丹特派團和當地民眾的高度評價。
東非大地見證了官兵捍衛和平的堅定決心,也見證了他們付出的愛與心血。
讓我們走近維和工兵分隊的3名官兵,透過他們的維和故事,感悟中國藍盔的理想與情懷、犧牲與奉獻。
楊曉明
維和官兵留下的不僅是“綠色”
暮色漸沉,斜陽晚照。楊曉明小心翼翼地走在菜園中,生怕踩到剛剛出土的植物嫩芽。這名老兵深知,在這片每天近12小時日照、平均溫度40攝氏度的大地上,每一抹綠色都值得珍惜。
6個月前,楊曉明隨我第13批赴南蘇丹(瓦烏)維和工兵分隊來到這個滿眼盡是荒蕪的地方。他們要在這里用近1年的時間完成道路維護、工程支援和人道主義援助等任務。進駐以來,他們相繼開展了物資捐贈、中外文化交流會等活動,給當地民眾帶來溫暖的和平氣息。
我維和工兵分隊開展全要素應急防衛演練。
楊曉明(左二)向年輕官兵傳授種植經驗。
我維和工兵分隊官兵為南蘇丹(瓦烏)民眾修理水井。
我維和工兵分隊官兵為南蘇丹(瓦烏)小學捐贈學習用品。
我維和工兵分隊官兵向南蘇丹(瓦烏)醫學院捐贈醫療物資。
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屬于南蘇丹的旱季,降水量銳減,加上蝗蟲肆虐,貧瘠的土地上植被少得可憐。從來到任務區那天起,楊曉明就下決心,一定要將“綠色”留下來。
楊曉明開始查找各種種植資料,利用休息時間在營地里開辟了一個小菜園。種子一次次播撒下去,期待卻一遍遍落空。楊曉明始終沒有放棄,終于有一天等來幼苗破土。黃瓜、冬瓜、生菜、茼蒿……蔬菜種類越來越多,小菜園越發生機勃勃。在楊曉明的帶動下,分隊的一些年輕官兵也加入到種菜的隊伍里。
在維和官兵的眼里,小小菜園收獲的不僅是綠色,更是這片土地上人們渴望的生機與希望。
谷友明
在異國他鄉,我們代表的就是中國軍人
今年4月初,維和分隊干部谷友明帶領官兵執行“迪祖貝爾-索普-拉加”補給線道路修復任務。這條道路是聯南蘇團開展工作的重要通道,此前因洪水沖刷多處出現斷點,損毀十分嚴重。不佳的路況導致聯南蘇團拉加基地停用已久。打通這條道路,不僅能給拉加基地重新啟用創造有利條件,還能方便當地民眾出行。
時間刻不容緩。官兵克服高溫、蚊蟲叮咬等不利影響,連續奮戰,提前高標準完成迪祖貝爾至索普段的補給線道路修復任務?!爸袊け浅I!”在竣工儀式上,聯南蘇團瓦烏基地負責人山姆對分隊官兵給予高度評價。同時,他還誠懇請求,希望分隊官兵在雨季到來前繼續施工,完成整條補給線道路的修復工作。
我維和工兵分隊官兵執行施工任務。
施工任務結束后,谷友明(左三)和南蘇丹(瓦烏)民眾合影。
南蘇丹民眾感謝我維和官兵為當地作出的貢獻。
谷友明指揮工程車輛施工。
此時,官兵外出執行任務時間已久,體力消耗接近極限,且南蘇丹已臨近雨季,隨時可能遭遇洪水、大風等惡劣天氣,繼續施工難度很大。
在官兵開會討論是否繼續施工時,沒有一人提出異議?!捌戳?!”大家一致決定,繼續搶修索普至拉加的66公里道路?!拔覀冊敢庵泵嫠刑魬?,與時間展開賽跑,不負中國維和軍人的使命!”
那天,谷友明動情地說:“我們不怕苦不怕累,就怕辜負祖國的信任。在異國他鄉,我們代表的就是中國軍人!”
蔡晶晶
選擇留下也是為了愛
2021年11月,作為工程裝備修理領域的能手,戰士蔡晶晶被抽調進入以兄弟單位為主組建的我第12批維和工兵分隊。在南蘇丹任務區的1年時間里,他完成了40余次工程保障、200余臺車輛維修任務。
即將完成任務回國,蔡晶晶看著手中的裝備維修清單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?!笆墉h境和任務量的影響,這些裝備耗損嚴重,性能不穩定。如果沒有一名有經驗的修理員,裝備一旦出現故障會給維和任務帶來影響?!?/span>
應當地請求,我維和工兵分隊為任務區村莊修建足球場,當地兒童紛紛圍觀點贊。
蔡晶晶(右一)向戰友傳授裝備維修技術。
閑暇時光,蔡晶晶與女兒視頻通話。
就在此時,蔡晶晶得知一個消息,下一批進駐的維和工兵分隊由自己的老單位抽組而成。這個消息使蔡晶晶非常興奮,產生了繼續留下執行維和任務的念頭。只是,想起自己兩歲多的女兒,他心中又開始糾結。這兩年他先是跟隨單位駐訓,之后又來南蘇丹維和,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女兒了。他對女兒既感到內疚,又有著最深的思念和牽掛。
雖然如此,自打萌生出“留下”這個念頭,蔡晶晶就知道自己心中早已有了決定。
經過個人申請、上級批準,蔡晶晶成功加入第13批赴南蘇丹(瓦烏)維和工兵分隊,留下來繼續擔負維和工程裝備的修理任務,還把自己的維修經驗無私傳授給年輕戰友。
楊曉明、谷友明、蔡晶晶……他們的維和故事還在繼續。他們將在遠離祖國的東非大地,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。
編輯/宋 雯